前言:这篇文章是之前写过的关于《瑜伽3D解剖书》的汇总,大家先过目,后续会做成纸质的小册子。这些东西是花了近两年的时间里不断地总结而成的,希望对于大家阅读《瑜伽3D解剖书》有益。
一、要不要学习解剖
很多初识瑜伽同学对于解剖这个问题有先天的排斥,首先,他们认为这个科学是医生学的,我们就是学点瑜伽,学点体式,用不着这些东西。其次,提到解剖,多数人脑海里的画面应该人医生拿着手术刀在把一个完整的人拆解掉,想想都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其实,换个思路,也许你就接受了。你想受伤吗?没人想。你身边练习瑜伽的同学受过伤吗?我身边就有。原因也很简单,无知者无畏,不顾身体的局限性,一味地去达到网上或者书上所谓的标准体式,就会受伤。那么怎么的练习才能安全?答案是了解身体的构成,这就又回到了解剖上,这样一想,解剖成了安全练习瑜伽的必要条件。你是要学不要?
解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人大缷八块,而是把未知的整体分成若干个我们可知或者容易认知的部分,从宏观到微观。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
二、学到什么程度
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而言,并不需要精通解剖学,可能只是了解一些身体的结构,骨骼,肌肉,关节,熟悉身体的大块肌肉以及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小块肌肉,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伤病,因此,学习瑜伽解剖,大家不用以一个专家的姿态来要求自己!这样的心态可能会让我们再面对它的时候不会望而生畏。在这里,大概提一下什么是最最常用的知识:
1、身体的结构和构造,人体的肌肉图(大块肌肉应该达到张口就来的地步),人体的骨骼图(主要骨骼怎么称呼,哪些比较容易混淆),这些图的轮廓应该有一个大体的概念,关节的活动特点(比如,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都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2、每个关节和肌肉的动作,这个也要熟悉。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明白,膝关节只能够伸展和收缩,而不能过度外旋和内旋,从而避免做旋转这样的动作,以防关节两侧副韧带撕裂;
在上面两类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去研究每个体式的肌肉如何参与进来,都有什么动作构成,在体式练习的时候能就不会无的放矢。
瑜伽的练习目标是觉知,什么是觉知?以及如何达到觉知的状态,每块肌肉的觉知应该通过什么样的体式来达到,都需要深入去了解和体会,大家应该也对这些内容予以关注。
三、怎么学习解剖
如果胆子大的话,可以买一个小白回家细细研究,这种学习方法在医学院经常会遇到,没有条件的话,自己的身体加上《瑜伽3D解剖书》就可以了。书上有很多的示意图,已经足够了,想想我们中学那会只看课本不是照样考试过关吗?看完之后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找相应的肌肉和骨骼,如此实践就能很快掌握常用的概念。
四、什么是《瑜伽3D解剖书》
1、思维导图
上图为《瑜伽3D解剖书肌肉篇》的思维导图,第一本书的轮廓就是这个样子。
整个《瑜伽3D解剖书》(两本)用一个词就可以概括:觉知。先介绍身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再介绍怎么打开肌肉的觉知,然后介绍每个体式中都需要调动哪些肌肉的觉知,这是两本书的主线,所有的概念都围绕这根主线进行。
《瑜伽3D解剖书肌肉篇》里,框架为骨盆和大腿、躯干、肩膀和上臂、四肢其它部位来介绍肌肉的结构,肌肉参与到的体式。这样的结构排列容易让初学者把重心集中在腿部拉伸和开髋练习上,非常容易忽视肩膀和手臂力量的练习,实际上,练习的顺序应该遵循《瑜伽3D解剖动作篇》中所列的体式,肌肉篇更多地起到字典的作用,也就是在动作篇中用到哪一块肌肉了,到肌肉篇中查询即可。
在《瑜伽3D解剖书动作篇》中,体位框架分别是站姿体位(练习根基和力量)、开髋体位(打开髋部)、前弯体位(拉伸身体背部肌肉),扭转体位(躯干)、后弯体位(拉伸身体前部肌肉),手臂平衡体位(力量+平衡),倒立体位(全身肌肉+力量+平衡),恢复体位。建议按照这个进度向前练习。作者如此安排,也许能明白倒立之所以被称为“体式之王”,是身体的肌肉和力量开发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此,一时练不成倒立,真的不用着急。
2、怎样阅读
阅读时第一遍,先肌肉篇,再动作篇,粗略弄清大体概念。了解腘绳肌是什么,股直肌,股四头肌这些肌肉在哪里;知道肌肉、骨骼、关节、韧带这些概念有什么特性;了解下我们的身体上的关节和骨骼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学习肌肉和骨骼图,试着只看图,去指出肌肉和骨骼的名称,分得清尺骨和桡骨,胫骨和腓骨哪个在里,哪个在外!
阅读第二遍,依照动作篇的预备体式开始练习,在肌肉篇里寻找涉及到的肌肉。读者里女性居多,她们天生对人体的XX肌,XX骨,XX关节没有概念,也不感兴趣,没有关系,在练习中慢慢地了解肌肉的紧张度,深化对肌肉的感觉和动作篇里的放松肌肉的方法的理解,比如,前屈拉伸的时候感觉到大腿拉伸肌肉疼得不行了,就回到动作篇里看看“肌梭”这一节,从而知道是“肌梭”放电的结果,采用拉伸+放松的方式来降低肌梭的敏感性。不建议在某一个概念上卡太长的时间,有不懂的先记录下来,隔一段时间杀个回马枪就可以了。有必要的话,与老师交流也是可以的。
如果觉得预备体式有难度,请回先行练习《理疗体式,练这些就够了》中的理疗体式。预备体式里面的四个体式是开肩或者肩部的放松练习,可以看到肩部的重要性及开肩的必要性。预备体式主要是为了开启相应肌肉的觉知,初学者很可能会长期地停留在预备体式,直到该肌肉激活,要有心理准备。不过想想,人生时间那么长,一两年算神马?是不。
《瑜伽3D解剖书动作篇》里面讲的“启动XX肌”,如果没有尝过肌肉被激活,那这本书对您而言基本上就是本废书,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只有在练习当中不断地体会肌肉的觉知,如果哪一天你可以控制肌肉了,再看《瑜伽3D解剖书动作篇》,就会有共鸣的感觉!
《瑜伽3D解剖书动作篇》这本书也不是几天,几周就能读得完的书,既然要配合练习,就在得练中学,它会陪伴我们练习的整个过程。在读书的时候,不要为读而读,这两本书都是为我们的练习实践服务的,最终指导我们的练习!
3、看不懂怎么办
有的同学回复看不懂《瑜伽3D解剖书》,看不懂有几种表现,大家先找下具体是哪个:
1、没有耐心看完书中的概念,一看到陌生的概念就懵圈了
2、看完了一些名词和介绍,但是脑海中没有对应的画面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3、书也读完了,貌似也懂点,但是就是不知道应该干什么
对于表现1,只能硬着头皮来看,看不懂先放下,多看几遍,这两本书两年里被翻无数,已经被翻掉页了,“体无完肤”呀,想想它们跟着我也是“辛苦”;
对于表现2,建议先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来体会具体的概念和动作要领;另外对于一些书上简单略过的概念,可以百度,多看一些图片,形成画面感;
对于表现3,参照阅读下文中第五条,或者建议大家阅读目录(内容),找到练习的顺序。
五、怎么学习《瑜伽3D解剖书》
1、时常看
有很多不懂的东西,通过再次阅读都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比如腹部肌肉的层次图,其实腹部那几块肌肉以前也看过,而且还很认真地看了,还专门去研究了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的走向问题,最后还是没关注这几块肌肉的层次,过一段时间后再次看,才有更真切的感受。
每走一段路,我们的认识都会变得不一样,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再读一本书,这个不能叫复习,复习是重复学习已经学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