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解剖学知识概念

一些书里,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专业的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听起来不明觉厉。但是实质上,这些词汇解释起来却有点“这么近,那么远”的感觉,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只是一层窗户纸的问题。

1等长收缩,向心收缩,离心收缩

关于收缩的问题,一些书上往往写得很简单,这就是要把不同的书放在一块看的原因。比如在《瑜伽3D解剖书》里,对于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等长收缩,这些韧性的概念,其实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但是在《瑜伽解剖学》里却有很详细的说明:

向心收缩:肌纤维收缩,产生比所存在的阻力更大的力量,以使肌肉两端向彼此滑动,并且肌肉缩短。

离心收缩:肌纤维收缩,产生比所存在的阻力更小的力量,以使肌肉两端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滑动,肌肉实际上会拉长。

等长收缩:肌纤维收缩,产生与阻力相等的力量,使得肌肉两端既没有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滑动,也没有向彼此移动,并且肌肉的长度不会改变。

听起来是不是有一些绕?

其实,我们主要把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就可以了。上面的红色字体就是相应收缩类型的特点。本质上离心收缩是一种拉伸。对于,向心收缩才是真正的收缩。而等长收缩,就是维持肌肉现有长度情况下发力。比如斜板支撑,比如用手推墙。作者在文章里面用三大幅图来说明了三种类型的收缩的特点,非常形象。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对三种收缩有一个抽象+形象的理解了。下面我用与书上相同体式的图来说明。

(1)

(2)

(3)

对于肱三头肌来说,在(1)到(2)的时候,是向心收缩(向心收缩的特点,肌肉长充变短);从(2)到(3)的时候,是离心收缩(离心收缩的特点,肌肉长充变长);从(1)到(3)的时候,是等长收缩(长度不变)。

2闭锁链和开放链

在《瑜伽3D解剖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描述某个动作的时候,会提到闭锁链和开放链。下面是相应的定义:

开放链:肢体末端不固定,可以自由动作。

闭锁链:肢体或身体部位的末端承受重力或者外来阻力,限制其自由活动。

从上面定义中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分主要在:

1、末端是否固定

2、是否自由动作

从这两个特点就可以把两种运动区分开来了。比如战士二式(下图所示),在这个体式中,手臂就是开放链,而我们的腿,是闭锁链。再比如,在三角式这个动作中,我们的手臂同样的是开放链,而腿部则依然是闭锁链。

对于开放链来说,主要强化的是身体的平衡能力,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对于身体的平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验。而对于闭锁链来说,更加强化核心肌肉。

3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

人的身体是立体的,因此,在描述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具体到不同的平面的动作。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这几个概念,往往分不清楚。

(a)水平面——身体的横切面,在这个剖面上,动作分为外旋和内旋。

(b)冠状面——又称为额状面,在这个剖面上,动作分为外展和内收。

(c)矢状面——身体的纵切面,在这个剖面上,动作分为伸展和屈曲。

身体的动作都是由这六个基本动作组合而成的。旋转做的是与地平面平行的转动,而外展和内收是左右的运动,伸展和屈曲则是前屈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