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正确的三观是什么?

学习都是有阶段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侧重,个人认为,在瑜伽练习者的初期的修炼中,必须要思考清楚一些问题,想明白了,才能更好地练习下去,到达一定的境界。

1、理念和体式

要在这两个概念中作出选择,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没有人会忽略理念的重要性,也没有人会说体式不重要,但作为一个初学者,是没有太多的选择的余地的,头脑很乱,身体僵硬,情绪急躁,种种交错在一起,你能且只能关注一个点,因此必须在两个问题上作出取舍。这样才会不纠结,才会不会被外界的各种比较,各种体式照所迷惑。

理念和体式哪个重要?这个问题可以延伸到瑜伽练习中对于大脑的升级和体式的练习哪个更重要?如果能到这个问题上,相信大家的回答,都会是大脑的升级,因为,何为瑜伽,控制心的波动,心的波动源自脑的意念。瑜伽作用于我们的大脑,最终的效果还是通过大脑的来显现。

一旦想清楚一些东西。往后就会一马平川。想不清楚,总是徘徊在瑜伽的门外,可能你练习了N长时间的体式,还是没有理清自己的初衷。

2、习惯和标准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把焦点放在体式如何做得标准和规范,会去关注一些细节。我个人也并不反对,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更重要的事情——培养练习的习惯。每天5分钟的练习,一周坚持6天,要好过每周只练习2-3次,每次1个小时的练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瑜伽的习惯才是一个初学者最应该做的事情。其次是觉知,最后才是体式是否标准。

3、专业和同理心

什么是专业的老师?什么是非专业?似乎没有一个定论。有证的为专业?无证的为不专业?练习时间越久,越专业?时间越短,越不专业?似乎没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定论。所谓的专业和非专业也不应该成为我们找老师的一个衡量,真正的衡量,应该是是否能以学员的角度和立场上,基于当前的身体条件和知识基础,真正地给学员以帮助和启发,这称为同理心。有些老师很牛,自己练习得非常棒,各种高难体式,但你经常会感觉到被一些高深的概念讲得云里雾里,他的口令你听不懂,他的解释你听不明白。

4、自学和找老师

初学者才有自学的方法比较好,因为你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身体,也且也应该了解自己的身体。其实瑜伽自学起来没那么复杂,看看几个公众号,再看几本书,从冥想开始,从猫式、桥式、蝗虫开始,就可以踉踉跄跄地走入瑜伽的门了。什么是顺位?练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把这些搞清楚之后,其实就不会出大的危险了。(当然,如果您本来身体就有一些不适的话除外)

练习拜日式的时候,就应该找老师了,这个阶段你会遇到大量问题。遇到问题-解决-再遇到问题-再解决。这个思路对于决大多数的同学比较适合一些。不过,瑜伽这个东西(尤其是觉知啊),自己的领悟很重要,老师的点拨更重要。有时候,你看书上的几句话,可能就是没有感觉,没有概念,但是老师可以一两句话就帮你打开了一个世界。因此,有时候,与其实说是你的悟性好,倒不如说遇到了一位点拨你的老师!

理清楚这些观点对你练习瑜伽起到加速的作用,关注点不跑偏,你的练习会慢慢开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