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加速瑜伽体式解锁的方法?

单单地从体式的角度来讲,解锁一个有难度的体式,就意味着体式的精进和成长,试想,如果一直在现有的状态下练习体位,将无法进一步深入。因此,精进和成长最快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走出现有的舒适区。

一、舒适区

下面的话,是《刻意练习》对于舒适区从科学上的解释:

科学表明,人类的身体都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它是活着的生物以一种保持其自身稳定性的方式来行动的趋势。

只要体育锻炼并非费力到让身体的体内平衡机制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基本上不会引起身体上的生理变化。从身体的角度来看,它没有理由改变,但当你从事持续而有有力的锻炼,使得身体超出了体内平衡机制能够补偿的界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身体的系统感受到压力,以至于原来的体内平衡无法继续保持下去时, 身体便会开始响应那些变化,目的是建立新的体内平衡。

因此,如果想要通过体育锻炼推动身体的变化,更应该做的是锻炼,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将会以各种方式来改变,使得那种努力变得更容易。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想要短期内通过体育锻炼来减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或者即便减了,还会很快变回去,因为身体本来就有保持原状的倾向。除非长时间的努力来打破这种倾向。

二、瑜伽中的舒适区

瑜伽练习怎么判断自己处于舒适区?

从上面的理论中知道,我们的大脑对于新生事物都有天生的抵抗性。因此,练习新的体式,特别是有难度的的体式的时候,大脑就会下意识地后退,即使是练习,也会走过场似地匆匆练完收场。总体上,自己是否习惯于做令自己感到舒服的动作,而逃避那些有挑战性的动作,是处于舒适区的标志。

具体地,瑜伽练习中的舒适区,建议从两个方面来判断:

1、练习的时间。当你在某一个体式能够停留的时间明显增长,或者不费力气就能hold住某个体式的时候,就说明你“沉浸”在当前体位的舒适区了。比如四柱,初学者对于这个体式充满了恐惧,我也是最近慢慢地才感受到不费力,之前练习的时候,不是手臂没有力量,就是腰部塌陷,不是头下垂,就是臂膀没有打开。随着拜日、斜板不断地练习,最近现在才慢慢找到感觉。这个过程就需要不断地打破自己的舒适区。

2、当你在做一个序列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将难的体式做得很快,在简单的体式停留很长的时间。举个例子,很多同学练习拜日,在幻椅的时候停留时间短(因为半蹲对大腿,对后背的刺激真的很难受呀有木有),在前屈和半前屈停留时间长,在四柱和上犬停留时间短(四柱的时候两只手臂不停地发抖,上犬的时候肩膀僵硬,呼吸都快停滞了),在下犬停留时间长。如果出现这种现象,也说明我们进入了舒适区。

三、走出舒适区是解锁体式的关键

从体式的角度而言,增加练习的难度和时间,可以不断地提升肌肉的耐力,减缓拉伸时肌梭的放电,一点一点地麻木大脑,使大脑对于肌肉变化的反抗敏感性不断降低。这也是我们走出舒适区,不断拓展自己的舒适范围的必要性。否则我们的体式练习总是在原地打转,体式的进步也就无从谈起。

但是凡事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我们挑战当前的安逸,而非挑战自己的极限,非常不建议大家练习的时候拿出自己100%的力量和意志力,来挑战自己的极限。

正常情况下,每次超出当前舒适区的10%-20%应该是不错的范围。我们的大脑也最容易接受。

从终极目标上来讲,我们练习体式也是为了冥想服务,不能为了跳出舒适而丧失了呼吸,这是最关键的。

我们之前写过刻意练习,大家回复“刻意练习”就可以收看文章。同时,《其实大脑是可以被欺骗的》也很好地说明了大脑的特点,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它为练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