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历史:瑜伽各个发展时期介绍

1、原始时期

文字记载少,以静坐、冥想及苦行的形式出现。

公元前2500–3000年,印度修行者在原始森林从动物身上参悟瑜伽的修持方法,在梧桐山谷,主要以密传的方式,历经1000年的演变,文字记载少,以静坐、冥想及苦行的形式出现。此时的瑜伽为密教瑜伽。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次大陆有-
-群原住民在大地四处游荡,万物给他们无限灵感,举行复杂严肃的仪式,祭祀神灵,以此叩问生命的真相,对性力的崇拜,特异功能、长生是密教瑜伽的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瑜伽是一种针对内心灵魂的修持术, 瑜伽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印度宗教的历史演变,瑜伽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的发展和丰富起来。

2、吠陀时期

瑜伽最初的概念出现

15世纪一-8世纪,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加剧了印度土著文明的衰落,带来了波罗门文化,其宗教经典《吠陀》中首次提出了瑜伽的概念,将瑜伽定义为“约束”或“戒律”,但无体式,在其最后一部经典中将瑜伽作为一种自我约束的方法,也包括了呼吸控制的一些内容,当时是信奉神的教士们为了更好的唱诵而产生的。吠陀瑜伽修习的目标开始有主要基于肉体练习来达到自我解脱,而过渡到证悟梵我合-的宗
教哲学高度。

3、前经典时期

成为修行的方式

公元前6世纪(内观)
13世纪在印度消亡,穆斯兰教入侵,迫信伊斯兰教公元前8世纪一公元前S世纪,在宗教经典《奥义书》中,无体式,指种可以彻底摆脱痛苦的先统的修行方法,在此有两种瑜伽流派盛行,即。业、智瑜伽。业瑜伽强调宗教仪式,智德国街观对宗教实箱的学习和理解。两种修炼方式均可使人最终达到解原的境界。

4、经典时期

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2世纪, 两部经典著作《博伽梵歌》、《
瑜伽经》。梵歌》起源于《奥义书》,主要讲各种与神性的沟通方式,其内容包裹王瑜伽、奉爱瑜伽、业瑜伽、智瑜伽。《瑜佃经》
讲通过精神上的净化获得身、心、灵平衡的状态,它将瑜伽定义为一种抑制心念多
变的修行方式。即:数论思想与瑜伽派修持理论之大成,严守八支分法,以获得解脱,回归真实的自我状态。八支分法即:“习练瑜伽的八个步骤:自律、精进、静坐、调息、制感、执持、禅定、三摩地。”它是王瑜伽的中心,用于获得开悟的途径。

5、后经典时期

现代瑜伽蓬勃发展时期

公元2世纪一公元19世纪,对现代瑜伽影响深厚的密宗(TANTRA),它认为终极自由只有通过严格的苦行和冥想才能得到,利用对女神的崇拜,最终获得自由,他们认为事物都有相对性和两重性(善与恶、热与冷、阴与阳),从痛苦中解脱的唯一途径是,将身体中所有的相对性和两重性连接并融合起来。帕坦伽利虽然强调了锻炼身体并净化的必要性,但同时认为人体是不洁净的,一个真正开悟的瑜伽士,会尽量摆脱人群的陪伴,以避免受到污染。但(密宗)瑜伽派十分欣赏人的身体,认为希瓦存在于人的身体中,并认为自然万物的本源是性力(夏克缇),就位于脊柱骨的下方。世界并不是一个幻觉,而是神性的证明,人们可以通过对世界的体验,更接近神性。TANTRA认为,世间一切都是正面的肯定的态度,以拥抱包容此世此身此灵魂。每个人都可以在此世,当下,此身,得到最终级的自由。我们要做的是展现发挥我们原本的美好。

6、哈他(Hatha)瑜伽的历史

公元19世纪一公元21世纪(至今),哈他瑜伽只是后经典时期一个瑜伽流派,

也是当代最受西方世界欢迎的瑜伽流派,由于迷恋于身体和神通修炼,在当时的印度教中多少有点异端的嫌疑,它的理论起源于密宗瑜伽,同时还吸取了佛教、炼金术和希瓦教的因素,哈他瑜伽是也相信事物的正反相对,如:男和女、热和冷、快乐和悲伤,所引起的疾病、痛苦和误解。哈他瑜伽的“哈”指太阳,“他”指月亮。哈他就是太阳和月亮的结合,意味着相辅相成,哈他瑜伽对两性结合兴趣并没有像密宗瑜伽那么大,它更热衷于将肉身转化为微妙的神圣身体,从而得到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