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篇文章之前,大家先复习一下,《头倒立的第一步》和《头倒立的第二步》。简单地回顾一下,第一步是练习我们的身体前侧的核心力量,第二步练习身体侧面的核心力量,那么第三步呢?还是想说说核心力量的提升——船式。
之所以单独地把船式拉出来说一说,是因为越来越感觉到这个体式和倒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之前在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师兄说,只要你想着一个问题,一直想一直想,就一定有解开的一天。我相信倒立对于很多同学都是魂牵梦萦的体式。于是就一直在思考慢起手倒立这个过程,但是单单地想这个体式并没有什么卵用。
先问一个问题,对于一个新手来说,为什么手倒立的时候总是要向上踢才能上得去(如开头的图所示)。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之所以会向上踢,是因为我们需要向上的惯性。那么,这个惯性有什么作用?
我思考的答案是,给髋关节向上的力量。髋关节需要有一个力量,使得从屈曲的状态变为伸展的状态,并保持伸展的状态。之所以会向上踢,是因为我们的髋屈肌(也就是腰肌啦),还不够有力,不足以维持站着就能慢起抬腿这样的一个过程。
在抬起的过程中,我们的倾倒主要来源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肩膀不够打开,造成了前后肌肉力量不平衡;一个是骨盆的不稳定,骨盆的肌肉没有觉知或者说力量太弱,会造成骨盆前倾或者后倾。而骨盆的倾倒则会造成大腿的摆动。这个过程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有的同学踢上去之后,要么被重力拉下来,要么就靠到墙上去了。
在练习慢起手倒立的时候,上面这幅图是离开身体的第一步,要通过腰肌提拉把大腿一点一点拉着向上,对于髂腰肌有很高的要求。在本质上,它对肌肉的调动和下面这幅图比较想像。
上面的这幅图是《阿斯汤伽瑜伽》里John·Scott老师演示体式,这个体式名为平衡前曲式。上面两个体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要想在图中所示的位置Hold一段时间,都需要调用腰肌才能完成。而对于平衡前曲式来说,它的基础的动作就是船式。因此说,要想在倒立的时候Hold住腿不至于前后摆动,需要我们有一个强大的腰肌。进而,在练习手倒立的路上,就需要先渡“船”。也就是要,要练习船式一段时间。
可能是很不标准的船,可能你的船并不能抬得太高,一方面要抬起双腿,一方面要要挺起后背,很多同学会因为抬起双腿而牺牲了后背。后背弯了起来。因此,一开始在兼顾背部挺直的前提下,再一点一点地抬高双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