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是痛苦的,我说的是身体层面。有的同学会说练习完瑜伽的那种宁静很幸福,有的同学会说让自己的意识有觉知也很幸福。都有一个前提——你得经历身体上的痛苦以后,才能有机会感受。
说瑜伽不痛苦应该是还没能来得及与瑜伽有亲密接触的同学,要么就是已经深经百战的大咖了。
试试弯个腰,做个前屈,拉伸一下你的腘绳肌,疼不疼?或者试试做个上犬式,再试试四柱或者平板,再或者撑个船。无论是肌肉的伸展练习还是觉知的开启,无论是力量和耐力的增强,还是平衡的建立,哪有不痛苦的,在我看来,简直太痛苦了。
瑜伽的设计就是让人经历痛苦,把自己身体上的那些因果业报都去一去。练习的过程,就是在经历,经历痛苦和苦难,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
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承受改变不了的,然后才有机会改变能改变的。小时候总是听说,要想打人,先学挨打。长大了看拳击比赛,能上到那个舞台比赛的选手,没点承受能力怎么行?有的选手前期做防守,防守的过程是不是承受?先承受对方给自己的痛苦,然后再找机会,趁对方不注意,KO对方,赢得比赛?
瑜伽教我们更多的也是承受,你得承受练习体式给你带来的各种痛,各种不顺,承受得更多,你就越有机会解锁这个体式,越有机会向前走,越有机会练习更高难度的体式。
瑜伽之路有点人生之路的意思。你要想走得远,就得经受各种痛苦的折磨,对,就是折磨。无论你用什么要的方法,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策略,最终你能做到的还是让自己的痛苦“感受”起来不那么明显,或者让自己的痛苦一点一地被时间这个试剂所稀释。
如果把人对于痛苦的感知比做一杯溶液,那么时间就是溶剂,痛苦就是溶质。之所心会感受到钻心的痛,是因为:1、相同的时间里,你增加了自己的痛苦,让自己的经历了更多的磨难;2、相同的痛苦下,你在更少的时间里承受了。
比如要想练习手倒立,你所要经受的痛苦就是一定的,要打开肩膀,要打开手指和手掌,要打开胸腔,要建立背部力量,要激活腰肌,要激活大腿内肌的觉知。这些痛苦,一个都少不了,那么如何让自己感受得更轻松,只得用时间来稀释,给自己一个比别人更长一点的时间跨度,才会变得不那么痛苦。同样,如果你的诉求是在更短的时候内练成,那么你在相对短的时间段内就要承受更多的痛苦。
大多的坚持的方法和策略都是运用上面的原理的结果。
很多明星都开始练习瑜伽,无论是袁珊珊励志的马甲线,还是余文乐10个月里的闭关疯狂健身拍成纪录片,还是彭于晏通过健身逆袭成男神,还是孙俪,李冰冰这些大咖各种瑜伽。是健身或者瑜伽成就了他们?还是因为他们有名气,他们练习瑜伽才受关注?
我的思考是,先因为他们健身瑜伽,提高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娱乐圈是什么地方,那个圈的压力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承受的)。他们才有更多的韧性去等待机会,争取机会。同时,健身和瑜伽所伴随而来的精神品质也展现出更多的面,去争取更多的粉丝。因此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
为什么有些长期练习瑜伽的同学可以有所成就?瑜伽提高了他们耐受力。更多的情况下,面对挫折的时候,练习瑜伽来带来的坚韧会更有希望带他们渡过难关。同时练习瑜伽所展现的精神面貌也会让他们遇到更多的机会!
马去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会死在明天晚上。
谁的承受力更好,就更有机会活下来!为了活得更长,我们都需要瑜伽!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