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生大学发了《99%的人都能掌握的习惯养成方法》,很多同学都对微习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这篇文章里我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说明how,但是具体是为什么why。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之前新生大学里面郑伊廷老师讲,我们在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之所学习速度很慢,是因为我们总是用why-how的方式,也就是先问很多为什么,这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一步中间为什么要这么说,总是纠结于why。
正确的方法是how-why。先按照书上,或者老师讲的步骤,付诸实践,得出一个结果,然后再去深入了解why。
不得不说,这样一来,解决了我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前期在学编程的时候(大学的时候学习c语言,前面就花了很多的时候问为什么是这种格言,为什么在程序里面语句分为顺序,选择和循环),以至于学了一个学期都很懵懂,所以你看有些内容之所以我们学不会,并不是因为我们太笨,而是真的没有掌握相应的方法。
比如练习瑜伽,一上来的时候,你经常听老师或者那些“老司机”说“觉知”,很高大上的样子,你可能也不知道觉知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于是你去读很多的书,看很多的文章去探索觉知到底是个什么“鬼”,可能你最终被引导到研究人的身体和大脑这样深奥的课题(当然,在通向觉知的路上,必不可少的身体和大脑概念是要有的,但同样不必过分纠结,更没有必要裹足不前)。与其这样,还不如按照《关于觉知,最全的解释都在这了(内含开启攻略)》中所说的拉伸方法直接练习,也许一到两个月以后你就会明白所谓的觉知究竟所谓何物。
同样,在冥想练习的时候,我们同样没有必要为什么冥想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更加平静,可以让我们注意力越来越集中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每天给自己3-5分钟的时候,先让自己坐下去,闭上眼睛,真切地感受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呼吸中腹部或者胸腔的扩张和收缩,一次次这样的练习,很快,你也能够对冥想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
大家在使用微习惯的时候,先不要问这样的原理是什么,先按照作者所推荐的八个步骤来践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先记录下来,继续向前,等过一段时间有了更多实践体会再杀个“回马枪”。
但请注意,我所说的是在使用微习惯这样步骤化的流程的时候,不用太纠结于具体的why,并不是瑜伽练习的时候,对瑜伽基本是什么what,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等等基本概念都没有掌握就直接开始练习,这样的不明白就草草地开始练习只能徒增受伤的风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