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
网上有很多这样的励志文章,如果你想成为谁,就先假装成谁,不断地模仿他们的行为,久而久之,你就真的成了谁。我想,之所以模仿的作用如何的神奇,其实还是利用了上面这句话的原理,不断地践行,让我们大脑慢慢地接受到这个行动的自己,然后把这个行动的自己慢慢地装到我们的大脑里,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中,形成习惯,最终形成个性。
举个例子:时常微笑,形成习惯,我们的大脑就会认定你是一个爱笑的人,时间长了,你就变成了一个乐观的人。
2、在瑜伽圈里,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
“后弯使人开放,前驱使人谦卑。头倒立使人阳刚,肩倒立使人平静。”
前两句是流行的,后两句是我加上的。
不得不说,我们在做相应的体式的时候,所练习的体式,也能够影响我们的心态和性格。
体式是一种行为,于是就可以从本文的第一条推出,体式不停地重复,就会形成习惯,进而决定我们的性格。
拜日式中,只有上犬式是后弯的动作,其它的动作基本都是前屈的,因此拜日的初衷就是让我们学会谦卑,学会对太阳神的致敬。在日常的练习当中,如果前屈的动作频次远远大于后弯的动作,也会造成身体前后的肌力不均衡,进而造成驼背,这个在前文中已经说过。
驼背的同学,都会有一些小悲观和消极,走路的时候也总喜欢看地上,而不是眼睛正前方,这也是为什么长辈们小时候一直提醒我们要挺胸抬头,这样才能自信阳光地对待生活!
对于初接触瑜伽的同学来说,需要有一些后弯的练习来平衡前屈带来的谦卑(并不是所有的谦卑都是我们所需要的),让我们内心更加开放,更容易接受外界的变化。后弯的练习,可以从蝗虫式开始(参照《驼背的克星!——几个增强背部力量的小动作》),这个体式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到过,练习的同时也可以尝试一下卧英雄式和桥式(开启一块肌肉的觉知需要多长时间)。这些动作能很好锻炼到身体后侧的肌肉,增强后侧肌肉的力量,同时,让自己更为乐观和积极。一提到后弯,大家下意识地就想起来轮式,驼式等等高难度的体式,但是这些体式不太适宜初学者觉知没有打开就进入,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先把身体前后肌肉拉平衡了再尝试比较安全一些。
3、头倒立和肩倒立
《瑜伽之光》中这样来说头倒立,“根据观察,那些仅仅练习头倒立式而不练习肩倒立式的人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发怒。肩倒立和头倒立式的练习相配合制止了这种倾向。假如肩倒立式是母亲的话,那么关倒立可以被看做是所有体式的父亲。”
头倒立的时候血液充斥的是头部,而肩倒立的时候血液充斥的是心脏和脖颈,血液流向不同,滋养部位也不同。从中医的角度,身体前侧为阳,身体后侧为阴,于是头倒立提升的是人的阳气,而肩倒立滋养的是人的阴气。经常练习头倒立的同学,阳刚过剩,就需要肩倒立这样的阴柔来平衡。
在练习头倒立之前,行把肩倒立练习好,会更为安全。
好了,啰嗦了半天,其实本文就是想说:
1、前屈练习得多了,会影响到我们的情志,或许会变得消极和低沉,因此,需要用后弯的练习让我们更加积极和乐观。
2、头倒立会让头部前方冲血,优点是让大脑清醒,缺点是变得易怒。因此练习之前需要先掌握肩倒立。
发表回复